亚洲最大的三个经济体(中国、日本和印度)刚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三大石油进口国。我们的APAC负责人分析石油价格下跌对该地区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亚洲成为了一个能源高消耗地区。事实上,亚洲进口产品中有高达 18% 是石油、原油和润滑剂产品。随着石油价格下跌至 2009 年以来的最低点,亚洲依赖燃油的经济体获得了瞬间的刺激,预计会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看看世界上最大的四个净石油进口国,有三个来自亚太地区,中国、日本和印度的耗油经济注定会成为最近的燃油价格下跌的真正受益者。
帮助推动中国的消费主义思潮趋向增强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净石油进口国,因而石油价格暴跌对该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事实上,石油价格暴跌部分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导致的。过去二十年里,该国的石油消耗占全球石油消耗的比例从 1993 年(成为净进口国当年)的 4% 提高到去年年底的 11% 。
2014 年,中国进口多达 3 亿吨原油,占其石油总消耗量的 60% 。石油价格暴跌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意外之财,因为原油价格每下滑1美元就会帮助该国每年节省 21 亿美元。目前,石油的交易价格是每桶 59 美元,而过去四年的平均价格是每桶 109 美元。50 美元的价格跌幅会立即对该国经济产生 1120 亿美元的刺激(相当于中国 GDP 的 1.1% )。
尽管惨淡的全球经济前景正影响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石油价格暴跌会帮助该国控制通货膨胀和提高消费者购买力。这为该国转向消费驱动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上个月,中国政府给其 4000 万公务员加薪至少 31% ,目的是刺激国内消费。
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该国可以充分利用低廉的石油价格将经济从出口驱动型转变为消费导向型。
日本应对日元贬值
石油价格暴跌对日本来说也是幸事。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净石油进口国。去年,其能源进口额占 GDP 的 5% ,高达 2100 亿美元。尽管日元在过去六个月贬值近 14% ,原油价格对于日本来说依然便宜了 30% ,这帮助该国节省了 370 亿美元(相当于其 GDP 的 0.8% )。
上个月,日本政府宣布在出口增长和石油与天然气进口量大幅下降之后,贸易赤字下降了 60% 。日本历来享受贸易顺差,然而自 2011 年开始进口几乎全部燃油之后,这一情况得以逆转。自地震以及福岛核危机之后关闭其核电厂以来,该国支付了巨大的能源成本。
今年,安倍内阁预测该国 GDP 将首次达到 42000 亿美元,是八年来的最高点。这是因为,自日元两年前开始贬值以来,石油价格暴跌压低了日本家庭和工业支出的汽油和电力成本。它通过提高可支配家庭收入和公司利润刺激经济增长,这反过来可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并促进国内消费,同时企业加大对经济的投资。
得益于石油价格下跌,印度预计实现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
由于能源进口占印度 2014 年总进口的 34.5% ,石油价格下跌对印度来说无疑是一项福利。预计原油价格每下跌1美元,该国就会节省6.5亿美元。由于燃油价格下降 10 美元,印度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可能分别下降相当于 GDP 的 0.5% 和 0.1% 。
2015 年,由于能源价格暴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预计实现 10 年以来的首次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0.3%)。该国财政的显著改善将令 Reserve Bank of India(印度储备银行)有空间执行更坚定的、以发展为导向的货币政策。
能源价格下跌也为印度政府执行拖延了很久的燃油补贴改革创造了一个完美时机。总理 Modi 利用低廉的燃油下调了占印度 GDP 0.3% 的柴油补贴,旨在将该国带上更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下调该补贴所节省的资金可用于以增长为中心的投资,例如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支出和消灭贫困。低迷的石油价格正是新当选的印度政府冲破高额燃油补贴束缚、通过渐进式经济政策复兴其停滞不前的经济所需要的。
利益会外溢至整个亚洲吗?
中国、日本和印度是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市场。这些国家从低廉的石油价格获得的利益会对整个亚太地区产生外溢效应。预计在 2015 年,燃油价格下滑将促使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 0.25% 到 0.5% 。
了解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