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全球对中国发展成为消费经济体的猜想由来已久,但最新的数据显示,这个曾经的外销大国现在更加注重拉动内需,这为希望在国外扩张业务的公司创造了众多机遇。

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已于 2013 年 3 月出现贸易赤字,虽然全年仍然有将近 2700 亿美元的盈余。这一结果证实了很多分析师长期以来的预测,即中国未来的增长将不再严重信赖出口,新一届领导人致力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增长,与过去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增长的方式相比,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随着中国富裕程度的提高以及消费支出的增长,全世界都已经感受到其造成的影响。最新的旅游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旅途上的花费达到创纪录的 1020 亿美元,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有志于开拓海外市场的公司越来越多,而中国似乎已成为业务扩张的最佳目的地。但是,对于尝试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而言,等待他们的是冗长的办事手续以及陌生的消费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在身边有当地顾问提供帮助以适应复杂的市场就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今年预计增幅是 8.2%),我们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海外公司面临的一些主要困难进行了评估。

市场准入
当地经销网络、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法规要求使得进入中国市场非常困难。而且,中国的市场环境与世界上的其他经济体完全脱节,因而在中国迈出第一步尤其困难。据估计,在美国市场获准的产品中有 37% 在中国未能获准销售。

消费者喜好
中国社会阶层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消费环境与过去相比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中国市场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完全脱节,许多公司由于没有考虑消费者的喜好而在中国陷入困境。

官僚制度
海外公司往往困惑于中国的法律法规而举步维艰,最近一次商业调查的 338 名受访者中有 31% 将官僚制度列为在中国拓展业务的首要关注问题。最常见的报怨涉及所需牌照和许可证的获取,许多受访者都感叹这个过程非常费力。

政府相关挑战
政府程序的透明度以及腐败是进入中国的公司关注的首要问题,但是新一届国家领导的执政可能会对这种情况加以改善。中国人民需要相信政府的决策是为了服务于他们的利益,此外还有一种风险日益抬头: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紧握权柄。
标准与遵从性评估

中国有各种规定说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处置方式,所有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这对于许多公司而言都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中国对这些公司的吸引力。

知识产权
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名声不佳,但最新的报告显示其状况正在大力改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最近表示,“每多一个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外国公司,就有更多提出同样诉求的中国公司”,这表明中国在这方面正在取得进展。

竞争
许多中国公司正在寻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将产品和服务销售至国外,这就导致了竞争的加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与国外公司相比,消费者可能会优先选择国内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政府也可能会给国内公司优待,这使得打入市场会变得愈加困难。

劳动力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62%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资水平已经提高 5% 到 10%。更有 8% 的受访者表示其工资水平涨幅已超过 15%。在整个调查中,这是受访者最为关注的方面。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问题仍然是中国公司的首要任务,训练有素的专业劳动力仍然供不应求。因此,各个公司发现很难留住最好的员工,因为有些跳槽能够带来高达 30% 的工资涨幅。

行政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处理大量与行政管理、执照获取、产品审批和其他繁琐运营事务相关的文件。对很多公司来说,克服官僚主义障碍是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最大难题。

TMF 集团
我们拥有丰富的当地知识,能够助您避过这些雷区。无论您是想要在中国创建公司还是想要简化在中国的业务运营,欢迎与我们联系